1
职工家属院坐落在小城南街,院外是一条波光粼粼的小河。河上有桥,过了这桥朝南走就能看见家属院的大门。院子前面盖着几栋四层小楼,最里边是一排独家院,每户一个大院带着两层房子。
最东头的独家院住着秦家。老秦头是退休职工,在这单位里算是元老一级的人物。唯一的儿子大秦在大学毕业后被他安排在同一个单位工作。没多久,大秦娶了同事彩英,夫妻二人与早年丧妻的老秦头一同住在这独家院里。
又几年,彩英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东杨。老秦头大喜过望,顺理成章地接手看管孙子,叫大秦和彩英安心工作。
这独家院的两层楼里住了三代人。平日里,老秦头常常带着孙子出门,和家属院的老人小孩结为玩伴。由于彼此都是半辈子的同事,家中又是大院子,这一排独家院在白天几乎家家大门敞开,邻居随意出入闲聊,颇有古时遗风。
转眼间,东杨已上几年小学。老秦头也没有再时时把他放在眼皮子底下,任他和玩伴在家属院或是院外的河边玩闹。
2
四月中旬,周六的清晨。这天东杨的妈妈彩英加班,早早离开了。父亲也不见踪影。早饭时,家里只有他和爷爷。
“东杨,爸爸妈妈晚上的时候有没有吵架啊?”早饭时,老秦头问他。“你对爷爷要说实话。”老秦头住在一楼,东杨和父母住在二楼。
“没有。”东杨回答,“他们好久都没有说话了。我妈叫我也少跟我爸说话。”
“那你有没有听妈妈的话啊?”
“我爸每次回家的时候我都快睡着了,没法跟他说话。”东杨低落起来,“我好久没跟我爸玩儿了……”
“爸爸最近工作忙……”老秦头连忙敷衍过这个话题,又笑着宽慰东杨一番。
吃过早饭,东杨便出门去寻玩伴。
阳光温凉,在地上弄出些清新的淡影。柔风吹拂嫩绿的新叶,地面光影流转。耳畔是略带凝涩的鸟鸣,似有似无的花香散入空气里。
“秦东杨!秦东杨!”晏晏朝他跑来,怀里抱着一本书。“我知道你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了。”她在东杨面前站定,打开书把那一页指给他看。“昨天晚上我奶奶给我念书时,我发现的。”晏晏的奶奶是一名退休教师,年轻时颇有些学问。
“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东门之杨,其叶肺肺。昏以为期,明星晢晢。”
“你的名字是不是这样来的?”晏晏偏头看着他,得意地笑了。
“哪有……”东杨回头看看自己家的院子,摇摇头。“我家东边有一棵杨树,我爷爷就让我叫‘东杨’。”
“好吧。”晏晏有些惋惜地回看那书,“我以为你的名字也是从这书里来的。反正我的名字是我奶奶从这本书里找的。我翻给你看。”不多时,她手指到这一节,念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晏晏’就是高兴的意思。”
“你把书放回家,咱们一起出去玩儿吧。”东杨兴致勃勃,“那边昨天有卖金鱼和乌龟的地摊,咱们今天去看看还有没有。”
“好!我正好想去。”说着,晏晏合上书往家里跑,“你在这里等着我!”晏晏也住在这一排独家院里。她的父母也是职工,奶奶和她住一起,爷爷则在大伯家。
出门过了桥就是南街。周末的早市总是热闹异常,街两边不仅摆放的有菜蔬水果、肉蛋豆腐一类的家常食品,也有不少稀奇的杂货,商贩坐在马扎上守着摊子。街上多是带着孩子的老人妇女,推着小推车,嘴里哼着劝哄孩子的小调,时不时又高声向老板讨价还价。间或几个骑着自行车的少年夹在当中朝前挤。
“好香啊。”东杨深吸一口气。
“那边是一家面包房。”晏晏手指向前方,“里边现做的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