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宜阳大营(2 / 4)

就像秦将百里邑刚刚抛出的那个问题,赵国明知此战对于秦赵两国皆是不利的情况之下,那又为何要派出宿将晋阳君赵垣率领十五万赵军士卒攻打秦国呢?

事实上谁又能不明白赵国此次之所以与三晋结盟,甚至不惜派出十五万大军攻打秦国的函谷关,乃是因为赵国要遏制秦国向山东之地的发展。

六年之前的那一场秦国、赵国与楚国一同对付当时的中原霸主魏国的战争,赵国与楚国虽然说是从魏国手中夺回了一部分的土地,但是两国的收获加起来都没有秦国的收获大。

通过六年之前那一场与魏国的战争,秦国不仅一举收复了丢失的河西之地,而且还从战败的魏国与韩国手中接连夺取大片土地。

鲁国孔子曾经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眼见秦国通过那场战争获得那般丰厚的收益,赵国甚至楚国上下又怎么可能没有对于秦国怨气呢?

不过相对于大战之后国内出现动荡需要通过与秦国盟好来使得外敌不敢侵入的楚国而言,赵国这个秦国曾经的盟友对于秦国不满却是表现得愈发明显。

再加上身为晋国继任者天然就提防西方的秦国破关东出以及魏国用卫国对于其的拉拢,原本与秦交好的赵国毫不犹豫地背叛了与秦国的盟约,更是派出十数万大军与昔日的盟友兵戎相见。

赵国对于秦国这般迅速的态度转变正应了后世约翰牛首相丘吉尔的那句名言:世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世上只有永远的利益。

赵国此次攻伐昔日的盟友秦国,不正是为了利益;秦国派出十万步骑大军攻入赵国土地,并且扶植中山国与赵国作对同样也是为了利益。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起后世《史记》之中的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战国时代的主题除了战争,还有各种利益的碰撞。

就比如此刻赵国大司马赵平之所以来到这函谷关下与秦将百里邑进行这一番交谈,不正是因为赵国利益因为这场战争受到了损失了吗?

将视线重新拉回此时此刻的函谷关下,看着一脸的尴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大司马赵平,秦将百里邑半是笑言半是认真地说道:“赵国主动与我秦国交兵,如今却又派出赵使前来我秦国求和,赵使难道是觉得我秦国可欺不成?”

“不不不……”

“赵平对于秦国绝无此意。”听到了秦将百里邑这一番明显带着威胁的话语,大司马赵平连忙出声否认。

看着面前明显不善的秦将百里邑,大司马赵平顿时之间心念百转,最终他的目光之中却是闪过了一丝光亮,“将军,此次秦赵两国之间的交兵实乃我赵侯轻信了魏人的鬼话,这才造成了两国之间原本不应该存在的关系。”

“正是为了弥补秦国这次的损失,赵侯才会派赵平西入秦国。一来,向秦国致以我赵国最诚挚的歉意。二来,则是为了使秦国与我赵国休兵罢战,并商议我赵国应该如何赔偿秦国的损失。”

相比较于刚刚那一番初闻悦耳动听、细想之下实在空洞的言辞,秦将百里邑显然对于大司马赵平这一番务实的话语比较满意。

脸上的神情因为这一番话语而渐渐变得缓和之后,秦将百里邑似乎还有些不放心地问道:“赵使此话当真?”

“当真。”以一种无比坚定的语气回答了秦将百里邑的话语之后,大司马赵平却是轻轻将话题引导到了此刻依旧在进行的战事之上,“将军可别忘了,此次秦国所要对付的敌人除了我赵国以外,还有魏韩两国。”

“若是我赵国与秦国休兵罢战甚至重修旧好,那么秦国完全可以抽出手来全心全意地对付魏国与韩国。”

“我想以秦国的国力再加上已经渐渐从与越国的战争之中抽出身来的楚国,对付魏国与韩国的困难应该不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