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口的联军覆没。
接着吊桥放下,郑军冲阵而出。
而这一切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
联军最前方的盾兵已然来不及应对,而郑国的战车就已经奔袭而开。
面对快马疾车,长矛大戟,这些持盾士兵只有被屠戮的份儿。一时间,联军阵前大乱。
盾兵后的联军兵马被前军的混乱搅扰得阵型散漫,未等郑军攻来,便已有溃逃的趋势。
而郑军那边,当中的战车之上,主将公孙子都身先士卒,直带动得军心振奋,声势更盛。
战车之后,又有步兵掩杀上来。面对数量倍己之敌,这支队伍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联军的颓势显现出来后,于阵后指挥军队的叔段眉头紧锁,估算着己方的进退得失。
他远远地看见联军兵马被郑军一支小队伍搅扰的混乱不堪,一旁的陈、蔡、宋军将领不断催促着叔段收兵,叔段却并不着急。
郑军虽勇,后续却缺乏战力。
果然,没多久,子都的兵马便显现出了疲态。
虽然仍在阵前翻搅着风云,但郑军已无再往前继续厮杀的力量。
叔段看准了这个时机,发出号令,两翼包抄,势要吃掉郑国这支孤军。
联军将士听从号令,开始从两侧往中间挤压,逐渐对郑军形成鲸吞之势。
宋、陈、蔡三军主将大喜,再次主张起奋战来。
此时,郑军兵马开始往城中撤退。
城楼上箭雨再次落下,掩护着城外的军队回撤城中。
箭矢若飞瀑流湍,势如破竹,死死地将联军拦在城外。
郑军的小队伍在联军追击之下,艰难地退回了城中,伤亡着实不小。
主将公孙子都也受了些轻伤。
而联军那里,在郑军退回城中之后,又一次对城门发起了进攻。
宋、陈、蔡三军将领吵嚷着要一举攻入东门,直取郑国宫城。
然而,就在此时,叔段却传下命令:鸣金收兵。
另外三国的主将不解其故,纷纷指着叔段说他不懂兵法,叔段却根本不惜得搭理他们,径直回了行辕。
剩下的那三人虽然心有怨言,但无权干涉,只好各自指挥军队回营待命。
......
傍晚,幕府议事。
白天在叔段面前糟了轻慢的宋、陈、蔡三军将领愤愤不平,此时已商量好了要给叔段一点教训看看。
众将集合,会议开始。
作为联军主帅,叔段端坐当中,率先开口道:“今日之战,各位辛苦了。”
他这句话说得十分客气,却不料那三个将领并不买账。
陈国主将率先开口道:“今日我军本可以乘胜破城,不知姬将军为何却要退兵?可是对故国仍有怀有旧情?”
叔段闻言,不屑地瞥了他一眼,说道:“本将有掌军之权,进退之命,自当由我指派,你可是有什么不满?”
话音才落,那陈国主将便应道:“自然是不满。不止我不满,我相信没有谁满意你的指挥。”
叔段环顾了一下帐中将领,果见他们都是面有怨色,心中一时不快,冷哼一声说道:“既然你们都不服气,那你们明日另选一位主将好了,在下不奉陪了。”
说罢,叔段大步流星走出帐去,不知去了何处。
第二日一早,联军发起了第二次进攻。
因为前一晚的争执,叔段今日果然没有再指挥调动军队,他甚至没有到阵前观战,而是独自留在营中,对外宣称宿醉未醒。
因此,宋国主将接过了指挥大权,在他的调动之下,联军按照昨日的方式攻打城楼。
开始时,还一切都很顺利。没想到前军过了壕沟后,战况突然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