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一百一十九章 兴兵攻宋(2 / 3)

乱世长生劫 乔释迦 3020 字 2022-01-11

弥笑道。

端木易察觉到高渠弥确乎是在有意套自己话,于是试探他道:“高大人似乎对长生一事很感兴趣?”

“长生不老,人之所愿。小人也不例外。难道先生不想吗?还是说,先生是有恃无恐?”高渠弥非但没有透露更多的信息,反而又一次直至端木易的隐秘。

“高大人……”端木易沉下脸色,白了高渠弥一眼。

没想到高渠弥倒是个见好就收的主。他见端木易变了脸,随即赔笑道:“先生见谅,小人说笑而已。先生休息吧,小人这就回宫去了。”

说罢,高渠弥向着端木易深深一揖,便转身离去。

他这一走倒是轻松,端木易却心中却陷入了无尽的疑惑。

高渠弥想知道的到底是什么?他为什么会知道伯阳父的事情?自己长生不死的秘密到底还能藏多久?

本想着待下次见到高渠弥,一定要想方设法在从他嘴里套出些什么。可是没想到,直到整个冬天过完,高渠弥都没在出现在端木易面前。

……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为了拯救那些被郑伯囚禁的秦人,端木易按照自己记录下来的历史,促成了郑伯与齐、鲁两国,先后在中丘、邓地的会盟。会盟结束,攻宋之事也敲定了下来。

五月,郑、齐、鲁三国军队攻宋。

六月初,三国国君会于老桃。往后的一整个月,鲁国、郑国各自攻下了宋国数城。而郑伯为了拉拢鲁国,同时收敛锋芒,便将宋国东北部的郜、防两邑,拱手送给了鲁国。

七月初五,郑军撤兵回国,暂驻于郑都远郊。

七月流火,暑热渐退。

郑都郊外的密林之外,郑国三万人马正驻扎于此。

军队纪律严明,即使已经凯旋而归,仍然没有一兵一卒放松警惕。

营地周围值守的士兵手持干戈,观察着附近的风吹草动,不敢有丝毫怠惰。

因为这次,随行的营中有太多的贵人。

营寨中军行帐,亲征的郑伯姬寤生坐在主位,随行的世子忽、公子突、公子眚、公孙子都分列两旁。下首,还有大夫祭足、颍考叔等人。当然这中间自然少不了端木易。他地位特殊,居于右侧最前面。

“这次攻宋凯旋而归,各位都辛苦了。”郑伯向众臣说道。

众臣上前谢礼,郑伯欣然而笑,随即又道:“此次征宋,全仗端木先生精心筹划。但先生始终不愿在我大郑为官,这寡人也不知如何赏赐。”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称是,只有世子忽对此颇为不屑。

而端木易,则是赶忙谦辞道:“公厚赞了。在下不过提了几条不成熟的策略罢了。最后靠的,到底还是各位大人的冲锋陷阵和大郑雄兵势不可挡。”

“先生过谦了,谁都知道,若不是先生提出的联合齐鲁。宋国也不可能三面受敌、应接不暇。先生这在天下翻云覆雨的手段,终究是我们望尘莫及的。”公孙子都说着,向端木易投去景仰的目光。

端木易被这一通盛赞夸得心中甚是受用,可他还是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过是借了先知的便宜罢了。因此并没有自视甚高。

这时,郑伯又一次问道:“端木先生当真不愿留在郑国吗?寡人愿意以半国与先生为封地。”

半国领土,莫大恩赐。换做是谁都不可能不动心。

帐中的其他人都又惊又羡,即便是祭足这样行将就木的老人,眼中也闪烁出精光。世子忽更是脸色难看之极,似乎在他看来,端木易根本配不上这份殊荣。

所有人都以为端木易定会接受这样的厚赐,留在郑国为官。

却不料端木易再次拜道:“郑伯恩赏厚遇,在下感激不尽。但在下还是坚持在下本来的想法。在下生是秦人,终究是要回到秦国的。况且在下如今流落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