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古之名将如韩信、周亚夫、贺若弼者虽战功显赫,却不得善终,非真智者。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功高盖主,祸必降之,为将者,对敌时应锐意进取,功成时应急流勇退,要有甘于受屈的大度,不与争功的胸怀,才能细水长流,固守晚节,如此方可谓真豪杰。而二人归结起来,正如了老子在《道德经》所言,“守柔”、“居后不争”、“寡欲”方为明哲保身之道………………
老子强调“守柔”,要求人清虚自守,勿刚强好胜,否则不得善终。
他又认为人应有“居后不争”、“不敢为天下先”之心,深明“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之理,莫自恃聪明,锋芒太露,应抱持以退为进的处世态度,从而达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境界。
最后,老子谓人应“寡欲”,人若怀有可欲,不知足之心,则贪念自生,故老子要求人应“无欲”、“去欲”,所谓“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
于生活起居,待人处事应“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达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的境界。
两人侃侃而谈,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我则在一旁默看着李琰,他口若悬河,酣畅淋漓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独到深刻,别有机抒,神态如此专注,看得我有些忘神。
“守柔”、“居后不争”、“寡欲”,这是当初他赠给我的几个字,当时还有些不明就理,今日听到二人娓娓道来,才明白他其中的苦心。
我自到了飞骑营,毛毛躁躁地性子虽有所改善,但仍有些任性妄为,还好为人出头,这些都是营中大忌,而我现在仍能平安无事,甚至被人高看一眼,一则托了侯承远的照应,二是仗了李琰的势。但我心中明白,他们的庇护只能保我一时,将来是否能安然一世,全看自己能否修身养性,做到谨言慎行了。
正暗自想着,听李琰一声轻叹,“李先生才华横溢,乃当世奇才,为何甘居太史局将仕郎这样一个从九品的小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