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新得开始 第二百二十二章 关于准则的思辩(下)(2 / 4)

“你说的有一定道理。”黄立淳道,“这也是我们尝试着引入公允价值这个概念的原因!公司资产的内在价值不会因会计准则的变化而变化,我们能做的是尽可能的在报表中反映它的真实价值!”

“现在财务人员的地位越来越低,与会计准则的无法真实反映企业价值脱不了钩。”陈子安有些郁结的说道。

“乱弹琴!”黄立淳摇了摇头道,“这两件事情风马牛不相及!”

“事实就是如此!”陈子安淡然道,“从财务人的角度来说,大家会变得愈发谨小慎微,体现到财务管理上就对风险过于敏感,对收益估计不足;从管理层的角度,对财务信息不能完全信赖,在他们心里财务说的利润和自己算出的利润就不是一回事。”

“不信的话,您问问韩总和何总,他们心中对于企业利润的判断和报表上表现出来的利润是否一致?现在,很多企业的老板为什么只把财务当成一个算账的?为什么不想让其参与经营管理?正是因为财报上的数字对经营决策的帮助不大。如果老板能够看看报表就能知道自己或者对方公司到底值多少钱,那么财务人员在经营管理中扮演的角色将会重要的多!”

“好你个小陈,你这是往资产减值损失不能转回上扣了个大帽子啊!”黄立淳不怒反笑,虽然他年岁较大,但思想上却极为开明,陈子安今天和他的一番思辩并未引起他的反感和不适,他倒是很希望能听到这样不同的声音。

“照你说的那个逻辑来说,难道我们允许了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就能真实反映公司价值了?”黄立淳微笑说道,“我看未必!财报的价值取决于报表使用者!比如,一台机床,在发放贷款的银行眼里,它的作用是贷款抵押物,其“公允价值”是一旦被没收后能在市场上出售变现的价值。”

“而在企业经营者的眼中,它的作用是在使用寿命内为企业源源不断地产出商品、带来利润,它的“公允价值”应当是其所能额外带来的现金流量的现值;在税务机关的眼中,它的作用是抵减企业的应税利润,它的“公允价值”应当是依据税法计算的摊余价值。”

“试问,一张财务报表又如何能同时反映不同口径的“公允”信息、满足不同的报表使用者需求呢?”

“你所谓的财务人员地位下降!我看啊,是咱们对财务工作的理解不够!大多数的会计依然还停留在记账阶段,因为,按照咱们华国目前的现状,可能连基本的记账工作都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更谈不上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出谋划策。”

陈子安闻言,有些沉默。

华国这些会计界的老前辈确实还是有两把刷子,有些理论倒是解开了他心中的一些谜团,看样子,天下英雄不可小觑啊!

姜还是老的辣!

见陈子安不再争辩,黄立淳也是有些得意,小子,跟我比,你还嫩了点!

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还是按照了现世之中的轨迹确定了下来。和滚滚的历史车轮相比,陈子安的这点争辩之声,微不足道,并没有翻起太大的浪花。

准则修订工作继续进行。

有了这一次的思辩,大家的思路都打开了不少,在后续几个准则的讨论之中,也迸发出了不少思维的碰撞。

但无一例外的,都遵循了现世之中的发展。

“今天咱们讨论一个话题,关于商誉的处理方式。”今日的黄立淳穿了一件长袍,有点茶馆中说书人的感觉。

“黄老,现在咱们a股上市公司的商誉体量应该不大吧?”何颂词问道。

“1,000万元左右,这几年,由于商誉需要摊销的原因,企业的并购比较谨慎。”黄立淳喝了一口茶道。

“咱们这次对于商誉的处理是想换一个思路?”韩惠华眯眼说道。

“会里面有两种意见。”黄立淳说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