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恭送洪武大帝(上)(2 / 4)

后叹了口气道:“说起来上次三哥与我通信,也说起父皇越来越唠叨,你可晓得我父皇怎给我三哥去的信?”

朱棣轻笑一声接着道:“父皇传授我三哥,他老人家早年当牧童的人生经验,让三哥教他的卫军如何在口外牧放马羊;如何与卫军分配马羊;又如何调教小马驹子的习性;如何让卫军像鞑子一样利用羊毛、羊奶生活;如何在空闲时筑城,总之事无巨细,好像我们在他心中越来越小了一样,只是…哎,三哥在两月前不幸病逝了,如今大哥,二哥,三哥,一个个的走了,倒不晓得啥时候轮到我。”

朱棣伤感着,他年幼时与那些年长的王爷都曾在一起学习过,也曾亲密无间,互相嬉闹,只是随着一个个年岁越大,慢慢的也有了争端,导致这些年都起了些间隙。

“殿下,正年富力强,自当长命百岁。”甄武说道。

朱棣摇了摇头没有应声。

甄武却在此时想着,如今朱棣为朱元璋诸子之长,今年在节制诸军的同时,更是节制诸王,加上一直以来朱元璋对军方的梳理清洗,导致再无大将,这一切的一切,总感觉有些天命所归的意味。

多的不说,至少朱棣后来靖难成功,朱元璋少说也有着一定的功劳,毕竟是他一步一步的把朱棣推到这个位置,又是他把军中能和朱棣对打的大将一个个的送进地府的,虽说朱元璋这么做的目地是为了朱允炆,可朱允炆不争气啊。

朱棣这时回头,仿佛刚才伤感的心情已经收拾妥当,问道:“你过来是有什么事吗?”

提起这个。

甄武咧嘴一笑道:“我刚刚得知,玉英有喜了。”

朱棣一愣。

“嗯?”

甄武点头,向着朱棣确认了一下,朱棣一下子也笑了起来:“这可真是好消息,你也知道,你俩孩子这事,王妃一直挂念着,这下好了,估摸着王妃也得开心坏了。”

说着说着,朱棣还笑了起来:“这刚有亲孙子,转眼又有了亲外孙,这可抵了所有的坏消息,家里可都安排妥当了?这可不能疏忽。”

甄武这时开口道:“家里想必都有所安排,而且定然也已经通知了母妃,不过我这心里还是担心玉英,所以想着请假早些回北平照看着,殿下也知道,我家里只有母亲一个长辈,我也放心不下。”

“是这个道理。”

朱棣点点头,随后又想想,仿佛做个决定道:“那我也甭在开平等着了,瞧这样子,今年蒙古人是不打算露面了,正好父皇也说了我,直接班师回北平吧。”

“既如此,那我便随大军一道回去。”甄武说道。

朱棣点头道:“那就这么着了,没别的事你就回去吧,我这里还需安排些事情。”

甄武点了点头,随后起身退下。

很快,朱棣便通知了军中将领,大军开始做起了回北平的准备。

甄武在这时意外的撞见了一身英气勃发的朱高煦,他今年十九,正是一生当中最好的年华,与北平当中的一些富家子弟喜欢享受不同,这些年一直待在军队当中苦熬体质,现在已经极为善战。

朱高煦看到甄武后,本能的想回避,可此时已经避无可避,只好硬着头皮走了过来,他看着甄武那张仿佛没有变化的脸庞,心中不由得又想起那个端着一碗红糖水的姑娘,心里不由得又是一疼。

这一年来虽说他已经释怀很多,可心底深处仍旧有些不甘,只是他心中明白朱棣和甄武的考虑,大姐嫁给甄武后,若他再娶甄家女,反倒把甄家架在了火上,天下人,护卫军众人又该如何看待甄家,总归有些捧杀的感觉。

更何况韦家是中护卫老人,一直忠心耿耿,朱棣和徐妙云早就商议确定好的,更与韦家透过口风,如今怎能只因为他不愿,而让韦家心寒,他是皇家子弟,他有责任娶朱棣给他安排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