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惩灭刘展的重任寄予李峘身上。」
白复摆摆手,问道:「秀才,你可看过颜真卿大人于乾元二年六月向朝廷进奏的《谢浙西节度使表》?」
话题突然从刘展转到颜真卿身上,秀才一时半会不知何意,困惑地望向白复。
白复起身,在厅堂内踱步,道:「刘展起兵南下,乃是上元元年(760年)十一月之事,而颜真卿大人担任浙西节度事在乾元二年(759年)六月至上元元年(760年)正月这半年。
在《谢浙西节度使表》中,颜大人有这么一句:「臣以今日发赴本道,取都统节度观察使李峘处分讫,即赴升州,即当缮修甲兵,抚循将士,观察要害,以备不虞。
假陛下英武之威,遵陛下平明之理,一心戮力,上答天慈。」」
秀才一愣,道:「难不成,陛下在乾元二年就有除掉刘展的计划?」
白复道:「我从户部卷宗中查看了任命颜大人为刑部侍郎的调令,里面有这么一条备注:「乾元二年六月,拜饶州刺史颜真卿为升州刺史,充浙江西道节度使兼宋亳都防御使。刘展反状已露,颜真卿虑其侵轶江南,乃选将训卒,缉器械为水陆战备。都统使李峘以颜真卿为太早计,因密奏之。陛下诏追,未至京,拜刑部侍郎。」
以浙西所处的位置而言,颜大人《谢浙西节度使表》中「缮修甲兵,抚循将士,观察要害,以备不虞」恐怕不是为了迎战史思明所做的准备。
况且如果颜大人此后的「饬偏师,利五刃,水陆战备,以时增修」是为了应对叛军南下的威胁,那么江淮都统李峘恐怕不会认为颜大人此举「为太早计」,有「过防骇众」之嫌,并且密奏陛下,将其调离浙西,而以杭州刺史侯令仪为升州刺史,代替颜大人充任浙江西道节度兼江宁军使。
由此可见,似乎颜大人知道刘展将反之事,也知道陛下与李峘针对刘展的计划。
颜大人的诏拜升州刺史以及其后的受诏入京均与预饬战备,以图刘展有关。」
秀才骇然道:「白龙,不通过军报,仅凭朝臣奏折中的一些蛛丝马迹,就能将局势推演的如此清楚,你也太勐了吧?」
白复脑海中,王忠嗣将军的音容笑貌,一闪而过。
白复深吸一口气,将对王忠嗣将军的缅怀暂时放下。
白复接着说道:「于此同时,根据兵部卷宗记载,乾元二年,朝廷于江东设立润州丹阳、升州江宁、苏州长洲、杭州余杭以及宣州采石五军,并于江西洪州设立南昌军。
正如当年的永王李璘之乱一样,郡军的设立绝非偶然。尤其是同一时间同一地区设立多支军队,背后必然有原因。
由此,我们可以大致推测,颜大人乾元二年(759年)出镇浙西,就是为了水路战备,以图刘展。
结合秀才对刘展履历的陈述,滑州是唐军与史思明交战的前线,刘展被任命为滑州刺史后一个月,就被突然调至宋州。很可能是因为朝廷对其不信任。
如果这一推测成立的话,那我们就将发现,刘展之乱起因于其与淮西节度使王仲升矛盾之说就有问题。
因为在陛下将刘展调任宋州刺史、以及任命颜真卿大人为浙西节度使的乾元二年五六月间,朝廷还没有任命王仲升为淮西节度使,对王的任命是三个月后的事情。
那么,是谁最开始预测刘展可能会谋反呢?
算来算去,恐怕只有两个人:江淮都统李峘和淮西监军使宦官邢延恩!
江淮都统李峘的来历刚才已经说过了,乃是李唐宗室。
这个宦官邢延恩也不得了。陛下登基以来,李辅国是宫中地位最高的宦官,邢延恩也一度是唐军中地位最高的监军使。
陛下抵达灵武之初,替陛下诏追河北的朔方、河东兵马的中使就是邢延恩。而陛下即位后首战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