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2 / 4)

多了,拿出那篇文章,恭恭敬敬放苟天面前:“书记布置的作业完成了,我在那篇的基础上,又发挥了一点,请书记批评。”

苟天似乎兴趣不大,扫了一眼,目光又挪开:“对了,差点忘说一件事,前几天尹雪花同志找到我,把你狠狠表扬了一番,这件事你做得好,在老同志身上,我们更要体现出温暖。我已让老干局的同志慰问了发改委老主任,他病成那样,大家心里都不好受,下去之后你们再出点力,多给家属送点温暖。他女儿的情况你了解吧,听说以前给你当过部下,对她有什么想法,你可以直接找组织部谈。”

李家涛哑然,苟天怎么又忽然提起老主任一家呢,今天他到底想说什么?正怔然间,发现苟天拿起了那篇文章,一目三行浏览起来。李家涛心里一松,原来苟天在打游击战,目的就是不想让他看到太急切。

苟天很快将文章看完,脸上抑制不住地盛开一团喜悦:“妙笔,都说你李家涛是才子,果然名不虚传,这一改,味道就大不一样了嘛,站得高看得远,有些领导风范,啊?”

“哪里,我这支笔哪敢跟书记比,让书记见笑了。”

“不,我可没工夫给你戴高帽子,看来把你放发改委是屈才了,没办法,湘市庙小啊,你就先委屈委屈吧。”说着,又拿起文章,喜孜孜地读了起来。

李家涛悬着的心总算落地,康亚峰这个枪手,他是找对了找准了。等苟天再次将目光从文章上抬起,李家涛说:“等书记改过之后,我想跟楚南理论研究杂志联系一下,湘市虽小,但也不能没有自己的声音,不能老让别的市露脸。”

“这还用改啊,不用了,你李家涛动过的,我哪敢再改。”说到这,忽然眉一皱:“你刚才提及理论研究杂志,倒是让我有了一个想法,金融危机面前,我们不能只顾着低头拉车,该抬头看路的时候还是得看一下,最近我也在关注这家杂志,上面有两篇文章让我大开眼界,一是省委中心学习组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宋书记六大重要举措的那篇,很有统领姓,也很有指导意义。还有一篇是省委常委、省城书记的,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谈得深远啊。不过我们这一篇角度选择得好,立意新,立足湘市又不局限于湘市,如果能在这家杂志发出来,也算是对庆明书记六大举措的一种深刻解读吧。”

“那我就按书记的指示办了?”李家涛满脸的恭谨。

“这家杂志不大好上吧,最近可是一个理论研究高峰期,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他们呢。”苟天脸上露出了真实的难色,看来,苟天在媒体上面的把握姓也不是很大。

“我尽力吧,怎么着湘市也是楚南省的一个大市,书记在理论界的地位他们也是知道的,说不定他们还等米下锅呢。”

“真有这样的好事,我就该谢谢他们了,好吧,这事你看着办。文章我留一份,你那里有底子吧?”“有,有。”李家涛急忙点头。此行算是大功告成。

李家涛带队来到嘉良电子,何碧欣恭迎在厂门口。

跟去年同市长仇罗邝来嘉良相比,这里的一切判若两样,陈嘉良离开才三个月,昔是辉煌夺目光芒四射的嘉良电子,已经看不到一点蓬勃的气息了,倒像是一个满面憔悴的寡妇,除了哀怨,再就是败落。

厂区里静无声息,听不到昔曰熟悉了的机器声,也看不到工人们欢快的身影。金融危机刚一暴发,嘉良便首当其冲,在高新产业区第一个裁员,随后嘉良又做出另一个惊人决定,将剩余的五百多名职工整体转签给跟她竞争了几年的振声电子。只留下不到五十人,加上管理层和科研层,嘉良现在的实际人数不足百人。

何碧欣一袭黑衣,不知是风格所致,还是心里有什么想法,自陈嘉良离开湘市后,何碧欣在衣着上有了明显变化。以前她总是挑艳的穿,什么夺目往身上套什么,李家涛还记得,上次来嘉良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