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就有李彤,镇北王也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不过,现在都不在京都就是。
因为男丁的难得,所以,镇北王府这一脉对男丁的重视简直是到了超乎常人想象的地步,冷了怕冻了,热了怕烫了,喝口水,都怕噎着了。
李墨的阵仗,其实还算是小的了,曾经有一代倒霉的镇北王,因为出身时身体孱弱,底子差的原因,竟然没有让他出门,一直养到了十五岁才第一次踏出院门,见到外头的阳光。
不过,就是关在屋子里,镇北王府的子嗣待遇也不是普通人那种,那位镇北王的父亲,特意为他修了堪比园林大小的屋子,里头种树、养花、还引入了湖水……外头该有的,里头都有。只是头顶上,没有阳光罢了。
你说,这常年见不到阳光,那些、树、花,能养活吗?
养不活怕什么,换就是了。
镇北王府,不缺银子。
不能不说,人和人,真的是不能比较的。
倒是长孙飘雪有些目瞪口呆,这种场面,她还是第一次见。毕竟,李墨极少回京,她虽然见过,不过是匆匆数面,连话都没有说上几句。而对李彤,镇北王妃可从来不曾摆过这样的架势。
终于,李墨这儿舒舒服服得弄完了,这才切入正题,新媳妇见过长辈、敬茶。
镇北王妃先喝了媳妇茶,给了长孙飘雪一只碧玉镯子,又让她见过其他亲眷。
大堂伯李松是个胖胖的,看着很憨厚的好人,大伯母元氏同他很有夫妻像,也是个很和气的人,送了长孙飘雪一只金钗。
二堂伯李柏有着一副美髯,看面目,依稀年轻时应该是个美男子,只是,现在肚子也有些出来了;二伯母则是面目十分严肃,即使对长孙飘雪露出了笑容,仍没有亲切之感。
三堂叔李竹黑黑的,面目寻常,个子也矮,不怎么起眼,话也不多的样子;他的妻子谢氏十分年轻,二十出头的样子,生得很有几分颜色,妖妖娆娆的,一双狐狸眼,笑起来,媚态流露,勾人心魄。
长孙飘雪心里就有些不喜。
四堂叔李菊却是年龄尚小,还没有成亲,虎头虎脑的,对着长孙飘雪憨憨一笑,脸儿有些微红,被一个同自己差不多大的女子叫堂叔,似乎很不好意思。
几位伯母、婶婶都有所表示,李菊还没有成家,自是不用的。
见过面后,又一同用了午饭,他们就告辞了。这回来的都是长辈,至于小辈,说等以后让她们自个儿来拜会长孙飘雪。
十分顺利地完成了这次见面,没有任何失误,让长孙飘雪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虽然她知道,这些人虽然都姓李,是李家的亲戚,但实际上,同镇北王府并没有任何血脉关系。只是因为祖籍在同一个地方,又都姓李,又都一起辅佐了开国皇帝,建功立业,更互相救过对方的命,是过命的交情,这才拜了把子,结了异姓兄弟。
要说那府邸,虽然及不上镇北王府显赫,但当年的老祖宗,也是立国赫赫战功的英雄人物,做到了兵部侍郎的位置。
只可惜,子弟们代代平庸,没有什么出众的人物。
不过,依靠着镇北王府,总算也勉强在这京都权贵圈里占了一席之地就是。
这样的亲戚,对她这个镇北王府的世子妃,巴结都来不及,哪里会给她没脸,为难于她。如果不是经过了昨夜,长孙飘雪根本不会将他们当一盘菜。
客人走了,镇北王妃也不留他们了,笑道:“雪儿你也回去吧!想必墨儿的那些女人们,都等着见你呢。因为墨儿没有成亲,除了红姨娘是圣上赐的,其他都还没有名分。如今你既然入了府,就同墨儿商量商量,看哪些服侍得力的,提拔两个,也不枉她们用心一场。还有,我每日起得晚,从明日起,你也不必每日早起过来。得空的时候,过来陪我说说话就行。好了,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