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慈禧(十)戊戌变法(3 / 5)

和活力。然而,守旧势力却对此深感恐惧和不满,他们视维新派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在宫廷内外展开。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新的法律制度尚未稳固,便引起了那些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这些保守势力,主要由顽固派组成,而这些人大多身居高位,他们对变法充满抵触情绪。

更为糟糕的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将慈禧太后视为领袖,唯其命是从。因此,尽管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政令,但它们基本上就像是一堆废纸,难以得到真正的实施。

反过头来,慈禧太后一派人物,感觉到了变法带来的威胁,慈禧便立马开始着手布置。首先,她让自己的心腹荣禄,站住直隶总督的岗位,控制好京畿周围的兵权。

荣禄作为慈禧太后的忠实支持者和亲信,他的地位和权力,对于维护慈禧太后的统治至关重要。通过让荣禄担任直隶总督这一关键职位,慈禧太后确保了对京城周边地区,军事力量的牢牢掌控。这样一来,即使光绪帝有任何异动,或试图推行变法改革,慈禧太后也能够迅速调动军队予以镇压。

与此同时,慈禧太后还对朝廷上的人事,进行了精心调整。她撤换了一些与变法派关系密切的官员,并换上了自己信任的人。

这些新上任的官员,大多忠诚于慈禧太后,他们会在政治上,对光绪帝形成制约,使得光绪帝无法轻易推行变法。这种人事安排旨在削弱光绪帝的影响力,进一步巩固慈禧太后的权威。

通过以上措施,慈禧太后希望能够更好地,牵制住光绪皇帝。她意识到变法运动,可能会削弱她的权力和地位,因此必须采取行动,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她相信通过控制兵权,调整人事,可以有效地遏制光绪帝的变法势头,保持自己在清朝政治舞台上的主导地位。然而,这一系列举动,却加剧了宫廷内部的紧张局势,使得变法派与保守派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此时的光绪帝,正处在改革的兴头上,自然也是不肯服输。他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罢免了一些,慈禧太后一派的官员,并迅速任命了一批,维新派的官员上任。这些新上任的官员们,充满了热情和决心,他们积极推动着改革的进程。

然而,光绪帝的行动,并没有止步于此。接下来,他做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决定——将那个经常阳奉阴违,对改革态度消极的李鸿章,从总理衙门赶了出去。这个举动,无疑是对慈禧太后权威的一次直接挑战,也是对那些反对改革势力的一次有力回击。

继续阅读!

这一系列的举措,就像是一记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打在了慈禧太后的脸上。她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心中的愤怒难以抑制。

她开始意识到,光绪帝已经不再是那个唯命是从的傀儡皇帝,而是一个有主见,敢于挑战她权威的对手。这种情况让慈禧太后感到不安,她担心自己失去对朝政的控制。

盛怒之下的慈禧太后,决定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用拳头解决光绪皇帝的任性。她觉得这个小皇帝,越来越难以控制,必须要给他一个教训。

而光绪皇帝也感觉到了危机,他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自由和权力,如果再不采取行动,恐怕会有生命危险。于是,他决定向外界求助。他偷偷地写了一封密信,给维新派康有为等人,告诉他们自己的处境,并请求他们想办法营救自己。

康有为收到光绪皇帝的密信后,感到十分震惊和忧虑。他意识到事态已经发展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如果不能及时挽救,不仅光绪皇帝会遭遇不测,整个变法事业,也将付诸东流。因此,康有为立刻召集了其他维新派成员,商讨应对之策。

无奈之下,走投无路的康有为等人,在百般思索之后,将那渺茫的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