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薛显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深知,要想让新政长久有效,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观念。
他开始在各地举办宣讲活动,向百姓普及律法知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治安维护。在一次宣讲中,一位老者拉着薛显的手说道:“大人,您这是为我们老百姓做了大好事啊!”
薛显微笑着回答:“老人家,这是我应该做的。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我们的家园一定会更加安宁。”
在薛显的努力下,新政逐渐深入人心,犯罪率大幅下降,社会秩序井然。
然而,薛显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依然每天忙碌着,思考着如何进一步完善新政,让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
“为了国家的安定,为了百姓的幸福,我薛显就算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在所不惜。”他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坚定的信念。
大明皇宫,朝堂之上,群臣肃穆而立。皇帝朱标高坐龙椅,神色庄重。
“诸位爱卿,今日朝议,朕要与尔等共论薛显新政之成效。”朱标声音朗朗,响彻朝堂。
群臣皆俯首倾听。
朱标接着说道:“薛显所推之新政,于农桑、商贸、律法等诸多方面皆有革新之举。朕观之,这数月以来,农田之收成渐增,商贸亦愈发繁荣,律法之公正得以彰显。此皆为新政之功也。”
继续阅读
丞相李善长出列道:“陛下圣明,薛显大人之新政,确使我大明气象一新。然施行之初,亦有诸多艰难险阻,幸得陛下鼎力支持,方有今日之成效。”
朱标微微颔首:“李爱卿所言甚是。薛显一心为国,其志可嘉。然新政之路,任重道远,不可有丝毫懈怠。”
兵部尚书徐辉祖也上前道:“陛下,臣以为,新政于军事亦有裨益。如今兵源充足,军备精良,皆因新政之惠。”
朱标脸上露出欣慰之色:“甚好!然吾等亦当警醒,莫因一时之成果而沾沾自喜。仍需不断完善,以保新政长久有效。”
这时,御史中丞刘伯温出列道:“陛下,虽新政成效显着,但臣以为,仍需加强监管,以防奸佞之人借此谋取私利,坏了新政之根基。”
朱标目光深邃,点头道:“刘爱卿所虑极是。朕当命专人督查,确保新政之推行清正廉洁。”
群臣纷纷点头称是。
朱标又道:“新政既已初见成效,当继续推广至全国,使我大明百姓皆能受益。诸位爱卿,当齐心协力,助薛显共成此大业。”
“臣等谨遵陛下旨意!”群臣齐声高呼。
朝议在一片庄严肃穆的气氛中结束,而薛显的新政,也在朱标的大力支持和群臣的共同努力下,继续稳步推进,为大明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明皇宫,朱标端坐于御书房中,神色凝重。他的面前,分别站着汤和与薛显,两位重臣神色严肃,等待着皇帝发话。
“汤爱卿,薛爱卿,今日召你二人前来,是为商议全国各内卫部队实行双管,由军委和公安部共同管理之事。”朱标开门见山地说道。
汤和微微皱眉,拱手道:“陛下,此事关乎重大,还需从长计议。内卫部队职责特殊,双管之制恐会在执行过程中产生权责不清之困扰。”
薛显紧接着说道:“陛下圣明,然若能明确划分军委与公安部在管理中的具体职责,制定详细之规章,或可避免汤将军所忧之事。”
朱标点了点头,说道:“朕亦深知其中艰难,但如今局势所需,内卫部队之管理必须更为严谨有效。汤爱卿,你久经沙场,对军事管理经验丰富,先谈谈你的看法。”
汤和沉思片刻,道:“陛下,若实行双管,军委当侧重于内卫部队之军事训练、战略部署以及装备配备等方面,以确保其战斗力。公安部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