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十:魏晋南北朝——刘宋 5(2 / 3)

等记载,

泰始七年五月,当时刘彧病重,担心自己死后太子刘昱年幼,无法掌控局面,而刘休仁在朝中威望高、势力大,便召刘休仁入宫,当晚派人强迫刘休仁喝下毒药将其害死,之后对外宣称刘休仁谋反,畏罪自杀。

手段粗暴但有用。

还有就是巴陵王刘休若。

刘休若是刘彧的弟弟,在刘彧夺取皇位的过程中,作为地方势力也提供了一部分的支持。

在刘彧病重之后,因刘休若在兄弟中宽厚仁德,名声较好,且在地方上颇得人心,刘彧担心自己死后刘休若会联合其他宗室对太子刘昱的皇位构成威胁,便召刘休若回建康,先是进封其为桂阳王,不久后派人赐死刘休若,时年二十四岁。

除了刘休仁、刘休若,两位在当时较为有名的兄弟,刘彧还在这一时期杀害了其他一些兄弟,包括刘休佑、刘休范等……

对于这些兄弟,刘彧用的手段也极为简单粗暴,毒死,赐死,斩杀……

直接给宗亲们来了个大规模清洗。

不得不说,刘宋王朝的宗亲们能在这一波又一波的昏君皇帝手底下还留存这么多人,也是不容易。

结果,好不容易坚持到现在了,直接让刘彧这一波,带走了大半。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刘彧杀兄弟就认为他是个昏君,毕竟历史上杀兄弟的皇帝多了去了,也不是个个都是昏君啊。(小凤凰:……)

而且看刘彧在历史上杀兄弟的理由,似乎也说得过去。

毕竟为了后继之君能够顺利登基,而提前铲除绊脚石,后面的皇帝又不是没有人做过,最典型的就是朱元璋。

功臣大肆的杀,也没有人说他是昏君。

朱元璋:……

为了保卫皇位,对于兄弟刘彧都下手这么狠了,对于朝臣刘彧自然也不手软。

刘彧有一个心腹大臣,名:吴喜。

吴喜(427年-471年),吴兴临安人,南朝刘宋后期大臣、名将,本名吴喜公。

吴喜这个人是在刘彧即位前就已与其有交集,他以善于应对和办事得力受到刘彧赏识。

在刘彧即位后,面临晋安王刘子勋等人的反叛,吴喜主动请战,率领军队平定了三吴地区的叛乱,为刘彧稳定政权立下赫赫战功。

他作战勇猛且富有智谋,所到之处多能取胜,在当时的军事行动中表现极为突出,成为刘彧巩固统治的重要倚仗。

但就是这一方名将,却被晚年的刘彧认为吴喜“性多猜害,志在祸人”,最终将其赐死。

根据史料记载,泰始七年(471年),刘彧以吴喜“多计数,将佐素附之,死必有害”等为由,先是将吴喜召回建康,表面上对他加以赏赐和安抚,实际上已在谋划如何除掉他。

不久之后,刘彧便派人给吴喜送去毒药,赐其自尽,吴喜就这样被刘彧杀害。

而像刘喜这样因为君王忌惮而死的,还有寿寂之(诛杀刘子业的功臣之一)因擅自诛杀巡逻军官一事被刘彧抓住把柄,先是被下令贬到越州,随即又派人在途中将他杀害。

还有王景文(刘彧皇后王贞风的兄长,属于高门名士)刘彧十分忌惮琅琊王氏的名望,加上王景文外戚的身份,担心自己死后他会威胁儿子的地位,于是在病重时派人送毒药给王景文,命他自杀。

也不知道为什么,刘彧在杀自己忌惮的兄弟臣子的时候,特别喜欢用毒药。

或许,赵光义“绝命毒师”的称号也应该给刘彧送一份才对。

赵光义:我同意了,给吧,给吧。

不过,这些重臣杀掉之后自然需要新的臣子填补,但这个时候的刘彧早就没了明君之相,面对这些空缺的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