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燕国海权,无人能及(1 / 2)

刘信并没有推辞,直接答应了陶谦。

陶谦也因此提出了自己的请求,刘信当即答应。

作为燕国的臣属,有些福利待遇是理所应当的,若不是陶谦的两个儿子都不小了,刘信早就安排在刘健的神兽学院了。

只可惜两人都是二十左右,刘信只能安排进幽州大学进行进修。

当然也要根据其个人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学院。

刘信对北海及琅琊进行规划。

北海划归燕国平州,孔融仍为北海太守,其麾下武安国、孙邵和宗宝,安排到关羽的青龙军团,一应将士按照燕军选兵标准重新考核。

琅琊本就属于徐州,陶谦仍为琅琊太守,麾下将领曹豹、刘三刀,安排到赵云的朱雀军团,由朱雀军团进行整编。

而两人麾下的文臣,像王修、孙乾、陈矫等,则直接从属官序列中提出,根据能力,升迁为各县县令,或者郡属州属的各部分支。

刘信这次并没有让吏部派遣,不是不想按照规矩来,是因为官员确实太过紧缺,刚培训的这批官员,都已经踏上去夷州和崖州的路上。

若是重新培训一批,又要耗费不少时间。

先将两地原本的官员留下,再根据其政绩进行考核,从而再升迁或者贬职吧。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由此,除了袁绍的渤海、平原和乐安,以及还没有涉及到的扬州和交州外,大汉的沿海地带,刘信掌控力度非常强大。

因为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已经切断了袁绍的出海口,更何况还有再外围的朝鲜半岛。

扬州和交州没有强大的诸侯占据,可以说刘信控制了大汉的制海权。

不管其余诸侯对海洋有什么情结,但刘信是非常高兴的。

刘信并没有在北海多停留,仅与孔融和陶谦酒宴一夜,便经东莱返回燕国。

刘信实在是没办法,现在的事情太多。

按照计划,返回燕国,便要启程出海,前往邪马台。

但是情况有变,不仅之前答应了皇甫嵩等人会想方设法的救出刘协,更是在离开渤海之时给内阁各部发去冀州空虚的消息。

到现在,刘信还不知内阁各部最终的结果。

若是燕国中枢达成一致,绝对对冀州用兵,那许多计划便会相应的做出调整。

现在燕国最大的几个海港,分别有辽东郡的沓津、渔阳郡的天津和东莱郡的黄县,以及徐州的位于长江出海口的江都,还有韩郡在建的釜山港。

沓津和江都两个港口不仅是商用港口,也是海军基地。

沓津是刘信最早规划的港口,在这几年里,规模一度扩大,并且与大连城连成一片,可以说是燕国目前最大的港口。

江都在刘信的授意下,也得到扩建,毕竟将来入住中原,长江一线是命脉,必须占据绝对的优势。

周泰和蒋钦也不辱使命,在糜芳的积极配合下,江都港口既成为连接长江南北以及连接长江上下游的重要渡口,也成为长江进入海洋,海上与青州、平州和幽州的通道。

而天津港是由原本的泉州县扩建而成,之所以叫天津,也是源自后世的情怀。

刘信尽量保持原有的地名,不要因为自己而改变。

而且天津靠近燕京,对于燕京的经济和中枢对东莱、北海以及徐州的统治和交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黄县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扩建,毕竟这是燕国进入青州的通道,没有足够的承载量,会影响以后的运兵运粮,以及对青州徐州的传令。

还有一个大港口在建设中,便是韩郡最南端,靠近邪马台的釜山港。

釜山港主要作为连接燕国与邪马台的枢纽,不仅能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