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篇(2 / 5)

超越之始 Orlog. 5468 字 2021-11-14

畏缩而眼巴巴地看着那些大人们,希望能多得到一颗糖果。

说起来,我曾经在地上捡到过一个撕开的塑料袋,就是那种花花绿绿的零食包装,在里面发现了一些吃剩下的,细细的碎方便面。那一次,我悄悄地缩在角落里,像是个小偷一样胆怯而窃喜地享受着这份意外收获,甚至还舔了舔袋子。

那好像是我第一次对于“零食”有了比较直观的概念。

现在回忆起来,那个年代的条件下,院里的护工,阿姨们和钱院长都已经尽力了,没什么能苛责的。包括外面的老乡们时常会一大早挑着菜篮子进城卖菜,路过福利院门前时,就在台阶上歇歇脚,有些时候甚至也就干脆把整兜整篮白菜以相对便宜的价格卖给院里进货兼掌勺的叔叔。

仔细回忆起来,不安与孤独,充斥着我的童年。其中包括许许多多的故事,都在深夜杂乱的梦里,被抽泣的孩童淡忘。

唯独有一件事情,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

那个时候,院里的孩子们都有着自己的小名,有的是院子里的大人们取的,有些孩子则是自己随便给自己加了一个小名。农村向来都讲贱名好养活,我们中很多孩子都是伴随着一个被叫做“苞米”、“麦子”、“大牛”、“狗娃”、“毛儿”之类的小名,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当时的福利院里,有一个年龄与我相仿,被叫做“萝卜”的孩子,是个先天性的智力发育障碍患者,应该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而被遗弃。他进院要比我晚三四年,这在福利院的孩子里,是一个已经可以被划分为“外来的狗崽子”的年纪,兼之他的智力行为能力都相对较弱,所以时常被大孩子们欺负,又身体较差,经常是十天半个月就要生一场病。

孤儿院里的氛围,很多时候都是灰色的。大人们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来管理如此之多的孩子们的生活,而孩子们大小强弱不一,稚嫩的想法并不能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一些发自天真与愚昧的恶行,便是这样环境下的产物。

即便看起来并不起眼,在贫瘠的土壤里,悄悄开出了小小的恶之花。

我始终清楚记得,那天下午,天气阴沉沉的,院子后面的一块沙地上,只有我和“萝卜”两个人各在一边玩着沙子,因为没有人愿意和一个傻子玩耍。

不知道过了多久,院子里一群孩子从旁边路过,几个领头的高大孩子恰好看见了这个“外面来的”,就围了上去,大声嚷着要他堆一个高高的沙城堡,不然就要一起揍他。

站在旁边,我没敢说话。

“萝卜”挨了几拳,也不知道哭,挂着鼻涕去堆“沙城堡”,他努力把沙堆在一起,堆成一个自然的锥形,堆得高高的。堆好了,旁边就有孩子上去几脚把“城堡”踹烂了,又要他继续堆,他也就重新堆下去。

我离开了那片沙地。

临近傍晚的时候,雨下起来了,那群路过沙地的孩子们也回来了。

开饭前阿姨清点人数,唯独没见“萝卜”。

我悄悄拉着端饭的叔叔跑到沙地这边来。

确实,“萝卜”还是蹲在沙地里,浑身都淋透了,正刨着沙子往沙堆上放,可湿漉漉的沙子被雨一淋,就直接垮了下去,他就继续堆,脸上挂着长长的青黄鼻涕,仿佛不知道冷和累一样,嘴里还反复念叨着:

“别打我,堆城堡,我有大城堡。”

……

当天晚上,“萝卜”就发起了高烧,脸色很红,额头很烫。

阿姨给他吃了药,但是始终没见起色,就让我去把别的叔叔阿姨都叫来,然后出去把门关上。

我偷偷地贴在窗边,听他们说话。

雨声嘀嗒,听不太清楚大人们的话语,只知道这是一种急性病,他们想开车把“萝卜”送医院,但是可能治疗调养的花费会多出不少。福利院里经济紧